透过足球看世界:莱比锡RB 萨尔茨堡红牛—红牛足球帝国

本周中,球迷们即将迎来了足球盛宴——2022-23赛季的欧冠小组赛第三轮比赛。本赛季欧冠,有两支球队带有红牛元素。

一支来自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萨尔茨堡的球队萨尔茨堡红牛。欧冠首轮,他们主场1-1战平了意甲冠军AC米兰。

次轮欧冠比赛,萨尔茨堡红牛又客场1-1战平了刚刚经历换帅的切尔西,以2战2平的战绩目前排名小组第三。

除了莱比锡红牛之外,欧冠赛场上还有一支有红牛元素的球队——莱比锡RB。

欧冠小组赛首轮,莱比锡RB遭遇滑铁卢,他们主场1-4不敌因为俄乌冲突导致队内众多巴西球员流逝的乌克兰的俱乐部——顿涅茨克矿工。

这场失利导致了主帅特德斯科的下课。次轮比赛,莱比锡RB0-2不敌皇家马德里,排名小组垫底。

莱比锡RB,名字叫做RB,很符合德国足球要求的“中性化”。但明眼人都知道,RB,就是Red Bull的缩写,即红牛。

放眼全世界,红牛集团除了在欧洲之外,在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曾经有)都有自己旗下的俱乐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红牛,了解这个帝国背后的故事。

运动饮料巨头

红牛的发源地是位于东南亚的国家——泰国。他的创始人是泰国的华裔许书标。

1962年,40岁的许书标在自己的药房里研制出一款配方中包含水、糖、咖啡因、纤维醇和维生素B等成分的“滋补性饮料”。

这款饮料被命名为“泰国野牛”,也就是红牛的前身。

这款新型饮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为是卡车司机、工厂倒班工人在内的重体力劳动者,为了帮助他们尽快恢复体力。

因此,饮料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泰国蓝领阶层的欢迎,成为风靡泰国的饮品。

打开了泰国的市场之后,许书标把目光投到了东南亚市场,这一下,红牛从泰国走到了东南亚,成为了席卷东南亚的饮料。许书标成为了泰国的饮料大王。

许书标推出的这款新型饮料吸引了在宝洁亚洲地区分公司任职的奥地利商人迪特里希·马特希茨的注意。这位眼光独到的奥地利商人决定和许书标合作、把这款泰国饮料推向全球。

1986年,马特希茨在奥地利创立了红牛公司。

当时体育运动十分盛行。但运动员却缺少专门的饮料补品。马特希茨看中了这一商机,将红牛定义为运动饮料。

马特希茨创办的奥地利红牛公司在 在世界饮料市场站稳脚跟,成为了能与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相抗衡的饮料企业。

我们中国的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于1995年由泰国天丝医药(许书标创立的公司)和中国华彬集团合资成立,和奥地利公司并无关系。

中国红牛针对的对象就是体育爱好者以及上班族。

红牛进军足球——从奥地利开始

红牛之所以能在世界畅销、与可口/百事可乐相抗衡,跟马特希茨的运动爱好有关。当红牛集团羽翼丰满之时,马特希茨开始了在体育圈开疆拓土。

F1赛场上的红牛车队、冰球、电子竞技世界里都有红牛的足迹。但这还不足以满足马特希茨的胃口。

为了展现自己的影响力,马特希茨把目标放在最受欢迎的运动——足球。红牛集团收购的首要目标,就是从总公司所在的萨尔茨堡开始。


2005年4月,红牛集团收购SV奥地利萨尔茨堡100%股份。完成这笔收购之后,SV萨尔茨堡从队名、会徽以及球队的颜色都换了个遍,萨尔茨堡红牛足球俱乐部(区分之前的萨尔茨堡红牛冰球俱乐部)由此诞生。

在红牛集团收购前的7-8年里,SV萨尔茨堡这支来自莫扎特家乡的球队其最好成绩仅为联赛第三名,进军欧战对他们来说近乎是奢望。

这笔收购直接改变了奥地利联赛的足球格局。他们聘请了诸如特拉帕托尼、马特乌斯等名帅来执教,迅速取得了国内联赛霸主的地位。

多次夺得联赛冠军,在欧战赛场上证明自己就是明证。

红牛集团是饮料集团。虽然他们可以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相抗衡。但他们的创收能力还是无法比拟卡塔尔、阿联酋的石油财团。因此,他们走向了务实的道路——球星加工。

马内、纳比-凯塔、还有在英超大杀四方的哈兰德,都是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后,跳到了五大联赛甚至是豪门球队。

美洲大陆,也有红牛帝国的印记

萨尔茨堡红牛曾经在欧战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是奥地利足球因为多年无缘大赛,在世界足球版图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因此,马特希茨希望以奥地利为跳板,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足球帝国。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

2006年,马特希茨把目光瞄准了北美大陆的美国,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纽约。

这一年,马特希茨收购了美国职业大联盟球队纽约/新泽西都会之星,并给它冠名为纽约红牛。

2010年,马特希茨的纽约红牛宣布了一笔重磅转会。法国球星亨利加盟球队。这是继贝克汉姆加入洛杉矶银河之后,北美职业大联盟的另外一笔大转会。

红牛集团在全世界的开疆拓土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他们的下一站是南美洲的足球大国巴西。

这一次,马特希茨没有把目标放在巴西的大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而是选择巴西圣保罗州的小城市布拉甘蒂诺。

2007年,红牛集团收购巴西圣保罗州的坎皮纳斯城队100%股份;2019年3月30日,红牛集团收购巴西第三级别联赛的布拉甘蒂诺俱乐部100%股份;两队合并获得巴乙联赛的参赛资格。

这支球队就是巴甲联赛的巴西红牛。

2008年,红牛集团收购了非洲加纳的加纳红牛。然而,这支红牛俱乐部却在2014年宣布解散。

这是红牛集团遭遇的第一次滑铁卢事件。


规避“50+1”,立足德国

前文说到,红牛集团在奥地利、美国、巴西和加纳都成立了自己旗下的球队。无论是奥地利、巴西、美国还是加纳都不能满足马特希茨的胃口,因为他真正的目标是立足欧洲五大联赛。

马特希茨的下一站,选择了与奥地利语言、文化相同的德国。

事实证明了,此人眼光之独到——他把收购目标放在了两德统一后经济相对落后、足球基础设施薄弱的前东德地区。

2009年,红牛集团收购了当时还在德国第五级别联赛,且经营每况愈下的球队莱比锡萨克森俱乐部。

红牛集团的收购对于这支位于前东德的俱乐部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马特希茨收购这支烂股绝对不是出于慈善,而是要获得宣传、在五大联赛打造自己的饮料帝国。

第一步,红牛集团要求球队主场的名字上获得了冠名权:莱比锡红牛竞技体育场。这座球场可以容纳42000多名观众。

熟悉德国足球的朋友都知道,德国足球实行严格的“50+1”政策。即俱乐部必须拥有50%以上的表决权,且俱乐部在所有资产所有人中。此外,在50%表决权之外,至少额外再拥有一个进一步的表决权比例(即+1)。

但是,有两支球队是个例外,那就是沃尔夫斯堡和勒沃库森。因为这两支球队的实际拥有者已经控股球队达到20年。这一条款就是拜耳条款。

“50+1”一言以蔽之,就是屏蔽外来资本涌入,让球队真正归股东所有。

根据上述规定,红牛不可能在德甲拥有冠名权。也就是跟他姓的问题。这也难不倒马特希茨。

第一步,他们先在队名上做文章。

马特希茨将球队名称改成了“Rasen Ball sport”。按照意译,就是“草地球类运动”,和红牛(Red Bull)的缩写正好一样。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就是红牛。

在冠名权上打擦边球,只是他在德国立足的第一步。

下一步,就是在+1这一块,马特希茨又玩了一出瞒天过海。他把莱比锡RB的股东会员全部安排为红牛集团内部的员工,这样既利用了德国“50+1”政策的漏洞,堂而皇之地拿到了俱乐部的控股权。

德国是一个严格实行大陆法系的国家。大陆法系的特点就是办事一板一眼,作出处罚必须有相应的规定(英美法系有不少判例法)作为支持。

这就是说,马特希茨的红牛集团完全利用了德国法律、政策的漏洞,转了规则的空子。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德国足协明知道这支俱乐部就是被红牛集团控制,但他们却无法制裁这支球队。

2016年,这支球队在德乙联赛第33轮比赛中2-0击败卡尔斯鲁厄,提前一轮锁定赛季德乙亚军,顺利升入德甲。

红牛集团第一次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五大联赛之一的德甲联赛赛场。

这支德甲球队官方名称是莱比锡RB,而非莱比锡红牛。莱比锡RB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破坏了德国人对于“50+1”的信仰。因此莱比锡RB每次客场比赛都会遭遇德甲其他球队球迷无休止的嘘声、谩骂。

有的球迷甚至将队徽的两头红牛改成两只红色老鼠,把Rasen改成了Rattention,即德语老鼠来讽刺这个德国足坛的异类。

即便如此,这个异类球队依然能在升入德甲之后凭借强大的实力逐渐站稳脚跟,稳居德甲第一集团方阵,并连年参加欧洲俱乐部最高水平赛事欧洲冠军联赛。

纪念碑球场的看门人

TAG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