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郑钦文

人人都爱郑钦文

百花凋零的日子,我将归来开放。李敖这句自信的话,可做郑钦文的写照。

2019年,郑钦文快17岁了,父亲决定送她去出国。此前,她拿过省运会的金牌,证明自己有网球天赋。她的父亲郑建坪很了解女儿,认为她应该有更大的舞台,去摸一摸天赋的上限。

有追求的剑客总在寻访更高的名山。但这种剑客不能像令狐冲,虽然风华正茂,却已少年老成,早早被武当派收编。这种剑客得像玉娇龙,有不被规训的野性,有缠斗世界的霸蛮。

郑钦文曾说,“一些跟我年纪差不多的选手把我甩在后面,不是说水平上的差距,而是她们的排名和成绩。内心深处,我一直坚信自己能做得更好,得不断进步才行。我想在网坛闯出一番名堂。抱着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自己一定不要待在家里或是回到国内。”

郑钦文联系了西班牙教练佩雷·里巴,去往欧洲度过她的青春期。那三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纷纷扰扰,体会过动辄得咎。不要说背负理想做远行客,就算在家门口当打工人,都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但郑钦文没耽误青春,这是运动员成长关键期。

三年学剑,一夕下山,名动江湖。

2022年5月,19岁的郑钦文在法网一战成名。她先是击败大满贯选手哈勒普,杀入16强;后与世界第一斯维亚泰克过招,阻断了对手的20盘连胜。玉娇龙下山,卧虎藏龙的世界从此知道了郑钦文。

许多当打之年的运动员,在隔离酒店走廊里仰卧起坐时,郑钦文保持着每天练两小时、一周训六天的节奏。她在17个月里参加了26项比赛,三年间,迅速从世界排名630杀入前一百。

将青春安放在合宜的地方,这是郑钦文式的成功,也是郑钦文式的成熟。成功不能复制,成熟可以借鉴。

这种成熟首先是家庭教育的成熟。六岁时发现网球天赋,青春期没浪费掉天赋,郑钦文是别人家孩子的模范,也是为人父母的镜子。2008年奥运会,郑建坪带女儿去北京看网球比赛,回来后女儿就央求着学网球。

在此之前,郑钦文练过乒乓,打过羽球,学过篮球,还尝试过排球,上过不少培训班,可以说是不断尝试,最终才发现了自己的天赋。父母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又如何善待天赋,这是亿万家庭的难题。天赋难得,郑钦文难以复制,但郑建坪可以模仿。

发现了天赋和兴趣,剩下的就得交给教练。郑钦文家在湖北,她有一个好模版,那就是武汉的李娜。

郑建坪先是从十堰到了武汉,找到了李娜的启蒙教练夏溪瑶,然后又到余丽桥的门下学习。余丽桥也曾是李娜的教练。2014年,她从武汉到了北京,师从帮助李娜获得澳网冠军的教练卡洛斯。郑钦文青少年时期,完整复制了李娜的经验。

她比李娜更幸运。她一出生就拿到了通往世界的通行证。2008年奥运之后,网协终于网开了一面,允许李娜等球员单飞。在此之前,她们已经消磨许多岁月。郑钦文没被耽误,也没耽误自己。她的成功既有幸运的因素,又是自省自觉的结果。

我欣赏她在场上挥斥方遒,不是觉得奖牌我与有荣焉,而是因为她是可供借鉴的模版。你不一定要成为世界冠军,但一定想掌握自己的生活,一定想做一位好父亲,或者好母亲。

几年之前,人们说世界需要抄我们的作业,甚至为此争得面红耳赤。人们被裹挟在宏大叙事里不能自拔。东京奥运会过去了,巴黎奥运会又到来,人们仍然在讨论,我们需不需要自信,世界有没有针对我们,中国人在乎不在乎金牌。这些话题很能动人肝火,很容易将人裹挟其中。

一旦裹挟其中,就泯灭了自己。

郑钦文像一股清流,洗濯掉这些话语的泥壳,显露出金子般的身心。在人们争得面红耳赤的岁月,郑钦文远离了喧嚣,去往欧洲磨剑,她没有被世界针对,她针对的是世界。或者说她被全世界针对,但她有能力针对全世界。

从裹挟中走出来吧,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合宜的路径,像郑钦文那样,像郑建坪那样,“待到百花凋零,我将归来开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人都爱郑钦文。

TAG标签

回到顶部